当杜兰特加盟火箭的消息传出时,许多球迷曾期待他能带领球队冲击总冠军。然而赛季结束后,火箭不仅未能突破季后赛次轮,更衣室矛盾频发,球队战绩反而不如上个赛季。一时间,“毒瘤”的称号再次被扣在了杜兰特头上——这位超级巨星,真的走到哪里就把问题带到哪里吗?
杜兰特的“毒瘤”标签从何而来?
杜兰特离开雷霆后,勇士时期被质疑“搭便车夺冠”,篮网时期球队战绩未达预期,太阳时期阵容豪华却止步季后赛。频繁转会引发“去哪哪不行”的质疑,部分球迷认为他破坏球队化学反应,关键时刻缺乏领导力。这些争议逐渐固化为“毒瘤”标签。
加盟火箭:期望与现实的反差 杜兰特加盟火箭时,球迷期待他带领球队冲击总冠军。他的加入被视为火箭夺冠的最后拼图。然而,赛季中球队战绩起伏不定,杜兰特与队友天天看球的化学反应并未达到预期。关键时刻的伤病和场上表现不稳定,让火箭的季后赛之路充满波折。最终火箭未能突破西部,杜兰特的高光表现被失利掩盖,期望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。

火箭失利,杜兰特真的该背锅吗?
火箭本赛季表现不佳,但把全部责任推给杜兰特并不公平。他场均依然贡献27分7篮板,投篮命中率超过50%。球队失利更多源于整体防守松散和替补阵容深度不足。杜兰特与哈登的配合确实存在球权分配问题,但这不是单方面造成的。教练组的战术安排和伤病因素同样关键。将团队问题简单归咎于某位球星,往往忽略了篮球运动的本质是集体项目。


